世界首條環(huán)沙漠鐵路閉環(huán)!基建狂魔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圈起來了!
來源:中國鐵建
【黨史上的今天】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實施宇航員空間出艙活動。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9月27日上午,在新疆和若鐵路施工現場,隨著最后一對長鋼軌到達接軌點、精準落位,標志著由鐵一院設計,中鐵十一局和中鐵十四局承擔全線鋪軌任務的新疆和(田)若(羌)鐵路鋪軌完成,世界首條環(huán)沙漠鐵路正式閉環(huán)。
是的,沒錯
課本里那個塔克拉瑪干沙漠
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被中國人生生用鐵路圈起來了!
這是只有在中國才能創(chuàng)造的奇跡
基建狂魔!牛了!
可能當時大概是這樣的情景吧↓
↓↓↓
于是,塔克拉瑪干沙漠
就被基建狂魔圈起來了
和若鐵路位于新疆南部和田地區(qū)和巴州境內,線路全長825公里,為單線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由中國鐵建鐵一院勘察設計,建成后將與格庫鐵路組成新疆第三條東西向交通大干線和國際大通道,并與格庫鐵路、南疆鐵路相連,在塔里木盆地周邊形成世界首條繞沙漠環(huán)形鐵路網。
和若鐵路沿線氣候干旱,資源匱乏,交通不便,冬季嚴寒,夏季高溫,沙塵暴頻繁,晝夜溫差大,線路穿越460公里無水、無電、無路、無人煙、無信號的沙漠地段,行車調度和施工組織十分困難。
據中鐵十一局集團和若鐵路項目負責人林正東介紹,項目部在鋪軌施工中,使用了自動化程度高、鋪設線路質量高、操作方式簡便的CPG500型鋪軌機組,可實現500長鋼軌鋪設和軌枕布設同步進行,每日單班鋪軌2公里以上。在焊軌施工中,建設者使用了電感應正火設備,進行無縫鋼軌焊接正火作業(yè),其克服了火焰加熱的火孔狀態(tài)、氣體質量、氣體流量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有效提升了鋼軌焊接質量。
尤其是為了減少沙塵對施工的影響,和若鐵路在全線具備治沙條件的路段,共修建了5000萬平方米的草方格,把稻草和蘆葦按照小方格的形狀牢牢地扎在沙地里,防風固沙,開創(chuàng)了修一條路,治一路沙的典范。
看到家門前的鐵路不斷延伸,受中鐵十四局集團資助的維吾爾族大學生玉蓀江激動地說:“是這條鐵路的建設,讓我在步入大學校門時,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司乘專業(yè),現在就盼著鐵路早日通車,畢業(yè)后開著火車帶家鄉(xiāng)人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之前在家務農,每年種紅棗的收入是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現在我在工地工作,單位包吃包住,還增加了不少收入,生活好了很多。”維吾爾族勞務工吐爾孫·麥麥提敏對鐵路的通車充滿期待:“到時候且末紅棗就可以通過火車銷往全國各地了,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據悉,和若鐵路從南疆鐵路和田站引出,途經洛浦、策勒、于田、民豐、且末、若羌等縣市,最終與格(爾木)庫(爾勒)鐵路在若羌站交會,形成環(huán)塔里木盆地鐵路環(huán)線。屆時,將結束洛浦、策勒、于田、民豐、且末等5個縣不通火車的歷史,和田群眾出疆路程將縮短1000多公里,有利于推動南疆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
供稿:劉靜、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