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ㄗT帥、王少帥)若不是地方企業(yè)昇能集運中心的存在,這里或許就是一座連導航也找不到的小站,但,它卻是我國西煤東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站西端咽喉引出,向東貫通大秦線,直達北方四港;向西接東烏與浩吉鐵路至寧東地區(qū);向北經巴準線、大準線至東北地區(qū),煤炭運輸四通八達。它,就是中鐵一局集團新運公司準格爾鐵路公司管內三道渠站。
自2024年7月過后,小站人員增至11人,平均年齡25歲,最小青工21歲。
三月遼闊的蒙晉大地,列車穿梭在連綿的山脈間,一座座大山中的小站,連接著偏遠地區(qū)與外部的廣闊世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駐守在這些山間小站,成為車站營運、“烏金”外輸的“守護星”。這里沒有智能聯(lián)鎖設備的光影閃爍,沒有現(xiàn)代化站舍的玻璃幕墻,只有兩間藍色活動板房在山腳下佇立。也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11名年輕娃兒用責任與擔當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線,在2024年無聯(lián)鎖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提前42天完成160萬噸運輸任務的奇跡,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一局青年的“鐵成精神”。
鋼鐵哨所:草原深處的特殊“戰(zhàn)場”
兩間活動板房構成了小站全部的“家當”。12平米的運轉室里,簡易低版本的站場示意圖覆蓋了整面活動板墻,紅藍記號筆標注的列車軌跡密集如蛛網;隔壁休息室的鐵架床上,11個印著“安全標兵”字樣的搪瓷缸整齊排列,杯底沉淀的茶垢,彷佛記錄著他們的無數個不眠之夜。兩公里外的農家院里,一條二十米長的通鋪便是他們每日歇居的地方。
“剛來這里的時候還是很迷茫的,后來慢慢喜歡上了這里,它這里竟然還是無聯(lián)鎖狀態(tài)下運營的,很具有挑戰(zhàn)的哈”,00后的站長賀康打趣道。
無聯(lián)鎖設備意味著每個道岔必須人工搖動確認,并且還需要雙人雙崗進行。冬季零下25度的寒夜里,調車長吳旭亮裹著兩層棉大衣,在3.5公里站場間徒步巡檢,手信號燈在狂風中劃出顫抖的光弧。連結員小李的棉鞋里雖墊著數層鞋墊,依然擋不住寒氣從鋼軌傳導至全身,但手中的對講機卻始終精準地發(fā)出每一條指令。
“設備雖然無聯(lián)鎖,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活體的‘聯(lián)鎖’”,賀康擲地有聲的話語,字字烙在了每個小站列兵的心間。
數字突圍:血肉之軀創(chuàng)造的效率“神話”
2024年,小站160萬噸的年裝運目標分解到日計劃中,意味著他們要在無聯(lián)鎖設備的條件下,每天完成4383噸的極限挑戰(zhàn)任務。刨除節(jié)假日、公路煤炭供應不及時、設施設備故障等系列不可控因素,留給他們沖刺任務目標的時間已然大大縮減。
站務員兼貨運員秦浩偉的貨運系統(tǒng)賬號,在凌晨三點時仍在鍵盤的敲擊聲中運行著,獨創(chuàng)的“階梯式配空法”將車皮周轉率提升至98%。當第160萬噸煤炭提前42天完成裝運時,他那持續(xù)緊繃的臉上流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雙布滿裂口的手掌也在那一刻緊緊交疊。
在這個沒有聯(lián)鎖系統(tǒng)的車站,值班員黃正南的筆記本堪稱“最強大腦”,278頁的行車日志里,精確記載著每趟列車的到發(fā)時刻、品類、換長、載重及天氣變化等各類數據。也正是這些浸透汗?jié)n的手寫記錄,才支撐起了日均作業(yè)較同類車站提升30%效率的“神話”。
精神豐碑:新時代的鐵人奮斗“圖譜”
掛在板房外墻的“鐵成式”班組獎牌下,壓著11份摁滿紅手印的請戰(zhàn)書。2024年防洪搶險期間,小站全員連續(xù)58小時堅守站場;蒙西最寒冷的冬季到來之時,他們用圓鍬鐵鏟人工除冰作業(yè),有效保障了78趟重點列車通行。他們用行動創(chuàng)造了全站365天無責任延誤的紀錄。
當業(yè)主國家能源集團新準鐵路有公司2024年度的榮譽證書頒發(fā)至賀康手上時,頒獎詞這樣寫道:“他們用腳步代替信號電纜,用責任構筑安全防線,用11雙手托起了草原鋼鐵動脈。”如今,“溫馨小家”大通鋪的墻壁上,分公司“鐵成式”班組獎牌與業(yè)主“先進班組”的證書交相輝映,在記錄他們無聲奮斗歷程的同時,也見證了過去那段最為動人的奮斗圖譜。
汽笛呼嘯而去,艾草隨風搖曳。當一列列火車一次又一次的駛過這片土地時,山間小站的準格青年人同步吹響了奮進號角。他們也亦如一株株野花,在日復一日的向下扎根中,逐漸綻放出向上生長的盛景,他們用腳步和汗水向我們講述著那冊——“準行”光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