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北新建筑公司(長沙分公司)滬昆B1標項目部的建設工地上,有這樣一位“與時間賽跑”的建設者,他帶領場站建設者在酷暑中連續(xù)奮戰(zhàn)百余天,提前完成拌合站建設任務;他24小時待命解決設備故障,確保工程材料供應……他就是項目拌合站站長畢文光,一位用匠心筑夢的“物料領航員”。
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建站人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工程未動,拌合先建。拌合站建設的成敗決定了項目后期大道主體工程施工的成敗。2022年5月,畢文光臨危受命,調任滬昆B1標項目負責拌合站建設。江西的夏天格外漫長,畢文光帶領團隊在烈日下?lián)尮て?,他們的工作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脖子上掛著的毛巾都能擰出水來。
最緊張的是混凝土澆筑期間,團隊常常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作為站長,畢文光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工地,卻堅持第二天準時出現(xiàn)在施工現(xiàn)場。“現(xiàn)在的工程建設不僅要快,更要好。”他常對團隊說,“我們要把拌合站建成標準化樣板。”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拌合站自開建前就開始籌劃標準化,隨著建站的步伐建立了完善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組織與管理機構、工作流程與質量管理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通過體系、制度確保拌合站的正常生產、運行。
同時,在標準化管理貫穿于拌合站的每一處,從進門的精細化、標準化道路寬敞干凈,到站內的各項施工的井然有序,龐大而整潔,繁忙還不凌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行云流水;在生產區(qū)、辦公區(qū),所有的標識、標牌都保持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每一處無不突顯標準化的管理與文明施工。
就是在這種拼勁和標準化管理理念下,2023年8月,該項目兩個拌合站主要設施基本建成,9月水穩(wěn)拌合站和碎石場建好投入使用,11月瀝青拌合站也正式“運營”,為項目高效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4小時在線的“救火隊長”
拌合站投產后,畢文光的工作重心轉向運營管理。在這個24小時運轉的“材料廚房”里,他既是“大廚”又是“管家”。每天凌晨4點,當大多數人還在夢鄉(xiāng)時,畢文光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檢查設備運行狀態(tài)、核對原材料庫存、調試配合比參數……
“拌合站就像人的心臟,必須時刻保持最佳狀態(tài)。”他說。
2024年10月的一個雨夜,瀝青拌合站突發(fā)故障。接到電話后,畢文光立即冒雨趕到現(xiàn)場。經過6個小時的緊急搶修,設備終于恢復正常運行。而此時,距離第二天第一車料出廠只剩2小時。
“這種情況對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畢文光笑著說。
除了保障生產,他還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通過“導師帶徒”,他已培養(yǎng)出3名技術骨干。材料員肖思源就是其中之一,“畢站長不僅教我技術,更教會我責任?,F(xiàn)在我能獨立處理各種突發(fā)情況,這都得益于他的指導。”
在他的悉心教導下,肖思源各方面進步很快,已經能獨當一面,熟練且獨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及領導交辦的任務,成為拌合站運營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工地上的“守望者”
在同事眼中,畢文光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項目部每個人都向他豎起大拇指。2024年暑假,妻子帶著兒子來工地探親。盡管領導批了幾天假期,畢文光還是悄悄回到工作崗位。“實在放心不下,正在調試的新設備。”他愧疚地說。
只有在傍晚下班后,他才能陪家人在工地附近散步。指著高聳的水泥罐,他驕傲地對兒子說:“看,那是爸爸參與建設的!”
“等工程完工了,一定好好陪他們。”這句話,畢文光說了很多次。但每當新的任務來臨,他又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堅守。
多年來,畢文光從一名普通操作手成長為拌合站站長。他帶領團隊建設的拌合站,累計完成水穩(wěn)78.441萬噸、瀝青混合料完成21萬噸,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建站人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工程未動,拌合先建。拌合站建設的成敗決定了項目后期大道主體工程施工的成敗。2022年5月,畢文光臨危受命,調任滬昆B1標項目負責拌合站建設。江西的夏天格外漫長,畢文光帶領團隊在烈日下?lián)尮て?,他們的工作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脖子上掛著的毛巾都能擰出水來。
最緊張的是混凝土澆筑期間,團隊常常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作為站長,畢文光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工地,卻堅持第二天準時出現(xiàn)在施工現(xiàn)場。“現(xiàn)在的工程建設不僅要快,更要好。”他常對團隊說,“我們要把拌合站建成標準化樣板。”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拌合站自開建前就開始籌劃標準化,隨著建站的步伐建立了完善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組織與管理機構、工作流程與質量管理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通過體系、制度確保拌合站的正常生產、運行。
同時,在標準化管理貫穿于拌合站的每一處,從進門的精細化、標準化道路寬敞干凈,到站內的各項施工的井然有序,龐大而整潔,繁忙還不凌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行云流水;在生產區(qū)、辦公區(qū),所有的標識、標牌都保持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每一處無不突顯標準化的管理與文明施工。
就是在這種拼勁和標準化管理理念下,2023年8月,該項目兩個拌合站主要設施基本建成,9月水穩(wěn)拌合站和碎石場建好投入使用,11月瀝青拌合站也正式“運營”,為項目高效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4小時在線的“救火隊長”
拌合站投產后,畢文光的工作重心轉向運營管理。在這個24小時運轉的“材料廚房”里,他既是“大廚”又是“管家”。每天凌晨4點,當大多數人還在夢鄉(xiāng)時,畢文光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檢查設備運行狀態(tài)、核對原材料庫存、調試配合比參數……
“拌合站就像人的心臟,必須時刻保持最佳狀態(tài)。”他說。
2024年10月的一個雨夜,瀝青拌合站突發(fā)故障。接到電話后,畢文光立即冒雨趕到現(xiàn)場。經過6個小時的緊急搶修,設備終于恢復正常運行。而此時,距離第二天第一車料出廠只剩2小時。
“這種情況對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畢文光笑著說。
除了保障生產,他還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通過“導師帶徒”,他已培養(yǎng)出3名技術骨干。材料員肖思源就是其中之一,“畢站長不僅教我技術,更教會我責任?,F(xiàn)在我能獨立處理各種突發(fā)情況,這都得益于他的指導。”
在他的悉心教導下,肖思源各方面進步很快,已經能獨當一面,熟練且獨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及領導交辦的任務,成為拌合站運營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工地上的“守望者”
在同事眼中,畢文光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項目部每個人都向他豎起大拇指。2024年暑假,妻子帶著兒子來工地探親。盡管領導批了幾天假期,畢文光還是悄悄回到工作崗位。“實在放心不下,正在調試的新設備。”他愧疚地說。
只有在傍晚下班后,他才能陪家人在工地附近散步。指著高聳的水泥罐,他驕傲地對兒子說:“看,那是爸爸參與建設的!”
“等工程完工了,一定好好陪他們。”這句話,畢文光說了很多次。但每當新的任務來臨,他又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堅守。
多年來,畢文光從一名普通操作手成長為拌合站站長。他帶領團隊建設的拌合站,累計完成水穩(wěn)78.441萬噸、瀝青混合料完成21萬噸,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