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三項世界之最一項亞洲之最
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斜拉索完成安裝
7月4日保定訊(伍振龍艷徐輝攝影報道)7月3日,中鐵十八局集團參建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點項目——跨保定南站京廣鐵路等21條鐵路線、最長跨度為240米的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斜拉索完成安裝。7月底,主橋子母塔將進行同步轉體,屆時這座世界上跨度最大、轉體噸位最重、球面平鉸直徑最大,擴底樁樁長為亞洲第一的斜拉橋將實現(xiàn)主體完工。
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的轉體斜拉橋設計為雙塔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分為母塔和子塔兩大部分,主橋長495米,橋面寬39.7米,雙向八車道。由北向南跨越京廣鐵路大動脈等21條鐵路線,主橋與京廣鐵路線的最近距離只有7.4米,子母塔轉體總重量達8.1萬噸,相當于5萬輛小轎車的重量,轉體重量和轉體跨度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子母塔轉體總重量達8.1萬噸,其中子塔重達3.5噸,轉體梁長204米,由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承建;母塔重達4.6萬噸,轉體臂長263.6米,母塔離地面高83米,由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母塔墩柱樁基為68根直徑1.8米的擴底樁,樁深達94米,需澆注1.8萬方混凝土,其擴底樁樁深為亞洲之最。施工中,為避免發(fā)生因樁基超深而導致塌孔現(xiàn)象,中鐵十八局集團采用了最先進的全液壓可視可控旋挖擴底鉆機施工,并創(chuàng)新工藝、采用新型材料來提高泥漿的護壁效果,有效杜絕塌孔。
母塔離地面高83米,離橋面高68米,總計有96根斜拉索,斜拉索最長144米,張拉力為723噸,最短為26.4米,張拉力為393噸,索塔塔面采用液壓爬模施工,現(xiàn)澆梁和索塔預應力施工采用了改良后的低回縮錨具,有效杜絕了錨具的回縮量。
保定樂凱轉體橋轉體重量大、轉動角度大、轉體梁臂長、橋型結構特殊、平衡轉動是整個橋梁施工的重中之重,在國內(nèi)首次使用了球面平鉸施工工藝。球面平鉸重達92.9噸,直徑達6.48米,刷新了世界同類球鉸直徑之最。為了確保球面平鉸底部混凝土的密實度,中鐵十八局集團采用C60細石自密實混凝土,通過在底部預埋16根壓漿孔道,注入環(huán)氧樹脂漿液填充,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實度和強度。
據(jù)悉,要確保這樣的“巨無霸平衡轉體、并在京廣鐵路樞紐 上空實現(xiàn)精準對接,重點在于球面平鉸的制作、運輸和安裝,以及轉體過程中的應力應變、位移與線形的實時監(jiān)測,用大數(shù)據(jù)來指導施工。
目前,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索已全部完成安裝,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轉體準備工作,待7月底鐵路部門批復的“天窗”時間內(nèi)進行轉體。屆時母塔與子塔將以每小時8米的速度轉體,母塔逆時鐘轉動52.4°角,子塔逆時針轉動67.4°角,歷時90余分鐘實現(xiàn)對接合攏。
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是保定規(guī)劃的加強“一城三星一淀”四條道路連接線之一,為最大限度減少對京廣鐵路和城市交通的影響,主橋采用了國際領先的子母塔雙轉體施工技術。該橋建成運營后,將從根本上完善了保定市城區(qū)交通網(wǎng)絡,為京津冀一體化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協(xié)同效應,同時也為我國特殊環(huán)境下采用新型、大跨度橋梁的科研設計和施工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圖片說明:
1、中鐵十八局集團參建的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徐輝 伍振 攝)
2、中鐵十八局集團參建的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跨越京廣鐵路大動脈等21條鐵路線(伍振 龍艷 攝)
3、中鐵十八局集團五公司建筑公司經(jīng)理畢樹兵(中)、項目書記劉建民(右)與技術員在現(xiàn)場研究方案(伍振 龍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