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電話訪問項目滯留湖北員工張春燕
——隔離不了的愛
——隔離不了的愛
張春燕,是項目的一名臨時資料員,家住湖北恩施,她的老公是項目總會楊茂明。她原來是一名大學老師,結婚后二人總是聚少離多,為了結束長期異地的狀況,她主動放棄了教師工作,隨丈夫四處奔波。由于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她滯留湖北,特殊的、從未經(jīng)歷過的隔離卻讓她感受到更多的愛。
我:你們是春節(jié)到的湖北嗎?
張春燕:由于項目施工任務重,平時誰也抽不開身,我們每年只能選擇在春節(jié)假期先至湖北,再到楊茂明老家——大連??杉倨诒緛砭蛡}促,加之路途耽擱,呆在雙方父母家里的時間少之又少,經(jīng)常出現(xiàn)吃一頓飯就要趕航班的事。這次疫情雖擾亂了我們的計劃,不過這兩個月卻是我工作以后陪父母最久的一次。父母啊,一年見一次,一次變一個樣,是讓人扎心疼的樣。不過父母有些東西總沒變,每天變著花做一大桌子菜,生怕我們吃不習慣。事實上我們沒有那么“矯情”,只是父母覺得我們永遠是個孩子。
我:回到家有擔心過疫情會影響家人和自己嗎?
張春燕:擔心是必然的,剛開始,看著一天天不斷增長的數(shù)據(jù),心里的確有恐慌。因為我們回家的時候中轉過幾個站,也在武漢城里逗留過,只是當時沒有疫情的消息,不懂得防護。當電視新聞滾動播放時,我才意識到疫情如此嚴重。我們當時立即采取了自我隔離,祈禱自己沒有接觸過感染者,這樣才不會傳染給家里人。當年“非典”爆發(fā)的時候,我可能感受少一點,但這次疫情就在身邊,害怕在所難免,不過看到抗議一線的專家、醫(yī)生、護士和千千萬萬個一線工作者勇敢抗“疫”,我和家人始終相信,此次戰(zhàn)“疫”一定會勝利。
我:那在家吃的能保證嗎?
張春燕:因為我老家在農(nóng)村,吃的蔬菜都是自家種的,再吃上倆月都沒問題。除了自己種的,社區(qū)每周會安排專人出去采購食品,物價和平時持平。讓我感動的是鄰居們,經(jīng)常給我們送蔬菜,這家一筐,那家一籮,有些鄰居我甚至都叫不出名字。在這特殊時期,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擰成了一股繩。誰家有困難,大家就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值得一提的是項目許多領導、同事紛紛給我們打電話,詢問我們需要什么,此時此刻,他們的一句問候和關愛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雖然被隔離,但領導、同事和我們的心是在一起的。
我:這次隔離在家有沒有特別值得紀念的事?
最讓我暖心的是我們村里的志愿者,不僅挨家挨戶做宣傳,提供服務,而且每天輪班到村口“站崗”,很多人都是90后、00后,這些青年心里都有一個“大家”,他們是這個時代應有的青年模樣。我和老公是老黨員了,在隔離期結束后,我們也參與了志愿者大軍,由于長期在外,對村里的情況不是太了解,不過能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我而言,也是在為抗“疫”貢獻了力量,我想這也一定會是我今后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也不能放松,堅守還在繼續(xù)。
我:疫情結束后你最想干什么?
張春燕:我最想去武漢,我在武漢上的學,工作也近十年,那里算我半個家鄉(xiāng)。都說武漢是英雄的城市,疫情傷害不了它,去看一看吧,重生后的它比起記憶里的它一定更堅強、更美好。
手記:
每個滯留湖北的員工都牽動著企業(yè)的心,在我們送去關愛和祝福后,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不愧有著鐵道兵的血統(tǒng),始終樂觀且勇敢。就像建設隧道一般,深邃、漆黑但堅信總會貫通,總有見到光明的一天。
隔離卻隔離不了愛。就像張春燕一樣,隔離時一定會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愛、鄰里的愛、同事的愛、社會各界的愛。病毒縱有再囂張的氣焰,也會被這一點點匯聚的“愛河”淹滅,這就是中國力量,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