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領導蒲德祿先生委托我給他的新書寫個序,實在擔當不了這個重任,不是謙虛或沒時間,是因為11年前給他的《祖國萬歲》一書作過序,再寫恐怕走不出俗套,但我還是答應了。
蒲德祿先生從軍20載,曾當過汽車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我在他管轄的連隊當戰(zhàn)士。他所在的單位年年是師團的標兵。他本人多次立功受獎。1968年2月,他榮獲鐵道兵“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 3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70年代,他作為鐵道兵學雷鋒代表,還受到時任鐵道兵司令員、政委、鐵道部部長呂正操的親切接見。兵改工后,他先后擔任公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工會主席,不論在哪個崗位,他都非常敬業(yè),工作出色,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讓他為之驕傲的是,蒲家兩代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在特警部隊供職的侄兒志偉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他向總書記匯報了部隊建設情況。兩段光榮歷史成為蒲家?guī)状说臉s耀。蒲德祿先生2002年退休后,不游山玩水,不打麻將不下棋,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致志地從事寫作,他的文章基本都是紀實性回憶錄。他編寫、創(chuàng)作過《祖國萬歲》《軍中一抹紅》等書,加上這部《紅色記憶》一共4本,可謂熱情高、干勁足,活到老,學到老,收獲到老。他是個有心人,對書中人物簡歷,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結果都作了認真研究、查閱資料,弄得清清楚楚,令人佩服!
他善于學習,堅持看書,寫讀書筆記,幾十年如一日。他曾經(jīng)是企業(yè)的領導干部,在崗位時沒大把時間看書寫東西,退休后時間充裕,逐漸對國家、企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家族的變遷,個人的生活軌跡有關素材的收集整理、用文字去表達產(chǎn)生濃厚興趣,贊美國家、歌頌企業(yè),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企業(yè)的無限熱愛,真情敘述家族的幸與不幸,有感而發(fā)。
在《紅色記憶》一書大部分內(nèi)容,是蒲德祿先生對蒲氏家族演變過程的全記錄,情意濃濃,字里行間表現(xiàn)的是對因天災不幸去世的大伯一家的深切懷念,抒發(fā)了對父母的感恩、感激之情,同時對靠自身能力成長起來的侄兒滿滿的夸獎,對兩兒一女及女婿都成為企業(yè)家、老板、重量級的人物由衷的自豪和驕傲。
該書語言流暢如行云流水,故事真實感人,將閱讀此書的人帶回到遠去的蹉跎歲月,帶進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里,較之前幾本書,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書中還記錄了他多年來擔任焦作市抗美援朝老兵協(xié)會秘書長、名譽會長期間,走進焦作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中學,講述鐵道兵“縫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光輝歷程;舉行演講報告會50多場,通過參戰(zhàn)老兵的回憶,用他們自己端掉敵人炮樓、奪去無名高地,以及涌現(xiàn)出的一個個戰(zhàn)斗英雄和他們的動人事跡,還原驚天地、泣鬼神的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場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他熱衷于慈善事業(yè),力所能及地為生活困難的曾經(jīng)在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光榮負傷、立功受獎的老干部、老戰(zhàn)士捐款20萬元。在他和協(xié)會主要領導的不懈努力下,在焦作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將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犧牲的英雄連長安紹春烈士的遺骸安放在龍山陵園,為國捐軀的安紹春烈士可以安息了!
蒲德祿先生今年78歲高齡,身體很結實,一如既往地看書寫東西,他寫文章不圖名不圖利,這是他的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獲。對他來說,享受的是過程的快樂。
他這本《紅色記憶》將在子孫手里、讀者手中流傳下去,對70后、80后、90后、00后的年輕人接受紅色教育受益匪淺。
中鐵十五局集團二公司杭甬項目部 呂奎元
為您推薦
來源:中鐵物貿(mào)西安公司作者:杜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