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里,我從小便與“兩條鋼軌”有著不解之緣。從顏色不一的工服工裝,到印有中國中鐵四個大字的安全帽,以及飯桌上一家人一直談論著的一個話題——鐵路。
從小母親便跟隨父親一起去了項目,我被寄放在爺爺家。我的爺爺也是一名電氣化人,年輕時候的他,跟著鐵二局的隊伍翻山越嶺、打隧架橋。茶余飯后爺倆坐在一起,最喜歡給我講述的就是那些年建設鐵路的故事,我曾經(jīng)好奇地問他:爺爺,你的工作就是修鐵路嗎?爺爺笑了笑說:那不是工作,而是爺爺?shù)氖聵I(yè),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這兩個詞的含義。慢慢長大了,每年暑假母親都會接我去項目上待上兩個月,8月的工地,連續(xù)高溫,炙熱的驕陽灼烤著大地,升騰而起的熱氣拂過每一絲毛發(fā)。人站在太陽下就像融化的冰塊一樣,汗隨著臉頰緩緩滑落至地面,被地面的高溫所蒸發(fā),短暫的時間過后連水印也看不見。那時候施工機械少,技術也落后,自動化程度低,基本全靠人工方法施工。人工開挖基坑,人工立桿,利用自制的架線車進行放線作業(yè)。建設者們在崇山峻嶺中拼地異常艱苦,地質(zhì)條件復雜,塌方滑坡時常出現(xiàn),有些人甚至將生命留在了那里。每到一次項目部看望父親,看到一個個奮斗在一線的電氣化人,我都好像經(jīng)歷了一次洗禮了一樣,也明白工作和事業(yè)的真正含義,工作是養(yǎng)家糊口的選擇,而事業(yè)卻是奮斗一生的追求。
大學畢業(yè)前,我只是一名與工程單位毫無關聯(lián)的人,我總以為以后會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閑暇時告訴孩子們什么是美好,如何勇敢去追求、去奮斗自己的幸福。畢業(yè)后才知道,夢想與現(xiàn)實往往不止一步之遙,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我去了很多地方,但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都沒能讓我這個年輕人真正感受到奮斗的意義。
今年6月,我決定跟隨爺爺和父親的腳步,找尋奮斗的意義,我踏入了中鐵武漢電氣化局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項目的大門,這里的一切對于我來說都是嶄新的,新的挑戰(zhàn)、新的機遇、新的人生,開始我對工作些許有些不適應,好在這里的兄弟姐妹們都對我很友好,給與我很多的關心與支持。團組織書記競聘活動,我毛遂自薦,在自我介紹、主題演講、問題答辯中積極展現(xiàn)自我;在項目部每月一次的集體生日中,我第一次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和大家一起感受濃厚的“家氛圍”;8月,我和我的師傅簽訂了正式的導師帶徒協(xié)議,在師傅的教導下,我的業(yè)務能力逐步提升;每周六我都會參加工會組織的集體勞動,到辦公樓頂樓耕地除草,共建職工健康菜園。在我拼命的展現(xiàn)自我,不斷尋找奮斗的意義,努力去感受和融入這個企業(yè)。
有人說梵高是天生的藝術家,可梵高卻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我想只有梵高自己才知道能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需要經(jīng)歷多少的苦難,然而對他來說,追求藝術過程的享受才是奮斗的意義。
拿著相機,穿梭于工地之間,每個工序都是那么的嚴謹,每個點面做的都是如此美觀,我抓拍著電氣化人對工程的那份執(zhí)念,更加堅定了我對這個企業(yè)的認同感。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專一行,工人朋友們在最繁忙的崗位上無私奮斗著,而我也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著,仿佛這股沖勁讓我看到了自己以及電氣化的未來。當我邁進這個大門就意味著迎接一種挑戰(zhàn),我享受自己找到方向的快樂,就好像干涸的魚兒終于尋到了一處水洼,為了得到這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激勵我不斷向前。
前段時間,悄悄“消失”了半個多月的項目部接觸網(wǎng)專家張彬,出現(xiàn)在了集團公司首批赴埃及人員的合照里,沒有征兆,也沒有告別。想起彬哥帶著一雙兒女在項目部加班的溫馨場景,望著空空如也的工位不禁有些淚目,“雙心行動”守初心,“逆行出征”擔使命,正是有了這樣一些為了事業(yè)舍小家為大家的電氣化人,我們企業(yè)明天才更加美好,如今我坐在了這個亦師亦友的大哥哥的工位上,接續(xù)他,繼續(xù)為重慶軌道交通建設事業(yè)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電氣化的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都有一群像張彬這樣的人秉持著堅定的信念,帶著家庭的羈絆,和光榮的使命,而努力奮斗著,穿山越嶺,跨海渡江,異地他鄉(xiāng)。在交通強國建設如火如荼的當下,一條條貫通南北東西的電氣化鐵路,如巨龍蜿蜒盤旋?;赝^去四十多年來的鐵路電氣化發(fā)展史,那是一代又一代的電氣化人的奮斗的歷史!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來自平凡的奮斗和堅持,幸福不會缺席,奮斗終將讓他們團聚。(文: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