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詞意源于《漢語大詞典》為寬大有氣量,度量寬宏,不計較或追究。其意亦有包涵、原諒,寬能容眾之意。意境之美,如管仲窺豹,時見一般。寬容之美于人,表現為人的心胸情懷。正如孔夫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因為寬容之美世人共賞,寬容之益世人受之,故寬容之譽,人皆贊之。
寬容為健康之源?,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寬容不僅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對自己的健康也極為有利。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能寬容別人的人,一般血壓偏低。而那些充滿了敵視情緒和脾氣暴躁的人,極易得心臟病、癌癥及其它慢性疾病。美國威斯康里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英列德說:“被人虧待自然會發(fā)怒,但如果怒氣不化解則會積成怨恨。如果任憑怨恨滋長,就等于把毒素注入自己的身體。所以說一個人要想健康,首先就要學會寬容。”寬容之美益于健康,寬容是健康的一劑良藥,也是能夠養(yǎng)生、長壽的秘訣。
寬容之美于人的健康重要,于人的思想情懷更是上善如水,如火通明。如水者,能匯江河之大海,納百川乃容大;如火者,以熾熱滋生萬物,以熱愛與真誠溫暖人心。唐太宗李世民不計魏征前嫌,以開闊的胸襟,從諫如流,明君與諍臣,攜手勵精圖治,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貞觀鼎盛景象,演繹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宋時宰相王安石以寬宏之度,機智之才把其家門嬌娘“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干姜門外聽”的望門丑事轉化為“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千古美談。
“林肯的真誠與寬容”是美利堅合眾國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極富歷史意義的南北戰(zhàn)爭以統(tǒng)一而結束,林肯的寬容美德顯現了非凡的作用,他寬懷包容、知人善用、臨危任命嗜酒如命、驍勇善戰(zhàn)的格蘭特將軍,用其長至于敵,最終贏得了南北戰(zhàn)爭的勝利。他當政美國總統(tǒng),卻被嘲笑為“笨蛋,老憨,長臂猿……”,但林肯也沒有動氣發(fā)火,更無要挾報復,而是一笑了之,并為斯坦頓等赤目之人擇其長委以重任。終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容人、識人、用人的氣度贏得了美國人民的信賴和尊重,也取得了事業(yè)的成功。秉性狹隘及病狂的希特勒位高權重時便利用當時德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并使之狹隘化、極端化,通過鼓動街頭游行、燒毀進步書籍和導演“國會縱火案”等荒唐鬧劇,使整個國家迷失在納粹主義的喧囂之中,混亂于種族仇視、殘殺的分崩離析氛圍下,最終釀成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
如果寬容之美美于利己利人利天下,則狹隘之丑丑于害人害己害天下。這使我深深感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一至理名言意之深邃與寬容。換言之,若與這一名言相悖,則是“窮則獨惡其身,達則禍及天下”。雖然不成一家之語,但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也信手可得。
因為人類向往美好,所以人類長河積淀更多的是對寬容的贊美。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寬容是一種境界,人是有差別的,那就是意識境界的差別。寬容的境界是我們民族文化所崇尚的至高境界之一。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可以終生奉行的人生原則?”孔子回答說:“有啊,那就是寬容。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話似簡潔,卻深深包含了胸懷的寬闊與“大肚能容”的寬廣境界。
寬容之美是一種人生修養(yǎng)、一種氣度、一種智慧、一份人生的執(zhí)著與摯誠。寬則可容,大則可容。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已石擊水,深水浪微,淺灘花飛。心胸狹隘,必然浮躁易怒,一觸即發(fā)。胸懷廣闊,則可包容萬象,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因此,何須動怒動粗,傷人害己,有百弊而無一利。因寬宏能容,故無所畏懼,因而人生充滿自信,胸懷坦蕩,這是一種人生至誠至真的境界,可以高揚人性,化敵為友,水擊石穿,無堅不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