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青青草原精品老司机|午夜男女羞羞视频|高清无码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亚洲激情国产精品影音

難忘哨所除夕餃


難忘哨所除夕餃
 
周玉明
 
        又到除夕了,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在哨所第一次吃餃子的情形。20多年過去了,可那一幕幕既辛酸、又令人捧腹場面象電影一樣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
        1999年,軍校剛畢業(yè)的我,一紙命令,來到了六師北塔山牧場的烏拉斯臺邊防連,作為新干部,主動要求到烏蘭拜興冬季執(zhí)勤哨所“鍛煉”一下。
        除夕那天,我們提前吃了“年夜飯”,潛伏乘馬歸來時,已是夜里11點多了。
        “如果在家,一定是吃著餃子看著春晚!”搖曳的燭光下,9人圍坐在餐桌上,第一次進(jìn)哨所的17歲列兵馮輝終于忍不住“哭鼻子”了:“我想家,想爸爸媽媽,想家人過年時的熱鬧氣氛。”
        是啊,遠(yuǎn)離縣城300多公里的哨所,的確找不到一丁點過年的“味道”:沒有煙花爆竹、沒有張燈結(jié)彩,唯一的對聯(lián),還是我用燒過的木碳在報紙在寫的,最令人難過的是,還看不了春晚!
        電視機(jī)?有!電?沒有!沒油的發(fā)電機(jī)“罷工”了,沒有電的電視機(jī),只是一個擺設(shè)!
        老天似乎也和我們“過不去”,本來通往連隊的巡邏路四季可通行,卻被一場30多年罕見的暴風(fēng)雪封住,給養(yǎng)車已經(jīng)40多天沒來“光顧”,別說汽油和過年物資,就連蔬菜和肉也被我們“消滅”光了,炊事員李建軍把僅乘下的幾個土豆變著花樣做成炒土豆絲、蒸土豆泥、炸土豆條、拔絲土豆,算是“年夜飯”。“群英薈萃,土豆開會”,萬般無奈的他只好冒著大風(fēng)雪,趕著幾匹馬回連隊駝“年貨”。
       空氣象被凝固了一樣,大家情緒低落到了極點。
        “心中有激情,苦難變快樂!”看著大家垂頭喪氣的樣子,我大手一揮:“包餃子!”。
        “好!”大家立刻來了興致。駕駛員羅洪松卻給我潑涼水:“首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菜都沒有了,拿什么拌餡!”
        “我們不是巧婦,我們是當(dāng)兵的‘老爺們’,‘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dāng)兵的向來都是‘從無到有’,咱們就是能包出‘有餡之餃’。再說啦,過年包餃子,‘天經(jīng)地義’!”我故作輕松地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何況大家都吃過餃子。”
        一席話,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對,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chuàng)造‘困難’也要上!”破涕為笑的馮輝也幽了一默。
        “和面是技術(shù)活,這個‘硬骨頭’,我啃了。王建生心最細(xì),去菜窖再‘撥拉撥拉’,看能不能找到吃的,……”我給大伙分工。
        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王建生帶人在菜窖,居然找到了“漏網(wǎng)之魚”――20多個深埋在沙土中的青蘿卜,王剛把以前廢棄的老白菜葉子和白菜邦子收集起來,竟然有一大麻袋。
        頭一回和面的我更是“戰(zhàn)果輝煌”: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愣是把一袋面粉都“折騰”光了,面板上堆積了象山一樣高的面團(tuán)。自我解嘲說:“大伙敞開了吃,管夠!
        “別高興地太早。”羅洪松雙手一攤:“沒搟面杖!”
        大家面面相覷,無計可施。
        向來機(jī)靈的上等兵盧進(jìn)才四下搜索,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歡呼:“醋瓶子!”可他話音未落,列兵張晶華和蒙古族戰(zhàn)士滿來立刻去灶臺爭搶“寶物”。“咣當(dāng)”一聲,唯一的醋瓶子打碎了,醋灑了一地。
        “碎碎(歲歲)平安!我就不信,你們倆還能把鐵鍬把給擰碎了!”我笑著給他們提示。兩人又爭先恐后地用鋸子把一根鐵鍬把鋸成“搟面杖”。
        搟皮的王建生,技術(shù)實在不敢恭維,面皮大小不一,厚薄不均,而且速度奇慢。即便如此,敢“擔(dān)此大任”的,還“非他莫屬”。平時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大家此時都表現(xiàn)得“非常低調(diào)”。不是王建生“自告奮勇、毛遂自薦”,而是大家“民主選舉、一致推薦”的,“就你一個山東人,搟皮‘非你莫屬’!”趕鴨子上架的王建生只得硬著頭皮搟面皮。
        “有了!”“點子大王”盧進(jìn)才又獻(xiàn)一“計”:把面團(tuán)搟成面皮,用牙缸扣,不僅大小、厚度都一樣,還能“批量生產(chǎn)”,多快好??!
        終于可以包餃子了!
        那場面,簡直“慘不忍睹”:滿來“咬牙切齒”,滿頭大汗,餃子卻始終“開懷大笑”,合不了口;胖胖的羅洪松,包出的餃子怎么看都像“大肚羅汗”;怎么吃都不長肉的王建生的“作品”跟他一樣“瘦得皮包骨”,立都立不穩(wěn);軍馬員張晶華更絕,一個餃子至少得用兩、三張皮,不是“撐破肚皮”,就是“收不了邊”,沒辦法,哪里有“漏洞”就在哪里“打補(bǔ)丁”,還美其名曰加件“防彈衣”;向來愛搞怪的馮輝,包的不是辣子面,就是花椒粉,還“自鳴得意”地說,吃了我的餃子,一定得“熱淚盈眶,終身難忘!”……
        年味濃,餃子香。大家嘻嘻哈哈,沉浸在喜悅之中,不知不覺,東方已露魚肚白。
        門外的雪地上,鋪上報紙,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到處“橫七豎八”躺著的全是凍得硬邦邦的、奇形怪狀的餃子。
        “還是蒸著吃吧!好歹還是囫圇的。”看著“喜笑顏開”的餃子,下鍋肯定是“一鍋粥”,我提議說。
        “吃過年餃子啰!”大家歡天喜地圍在餐桌上,準(zhǔn)備分享“勝利果實”。幾個“猴急”的家伙,顧不上拿筷子,直接用手抓:“先嘗嘗!”
        “要是有點醋就更美啦!”大家不約而同地朝張晶華和滿來看去,僅有的一瓶醋也被他倆“報銷”了。
        “這還不簡單嗎?倒點咸菜缸里的鹽水來,絕對比醋還酸,還綠色環(huán)保無污染!”“智多星”盧進(jìn)才又一次解了難。
        大家風(fēng)卷殘云、狼吞虎咽、大快朵頤,不一會兒,就把“戰(zhàn)場”打掃得干干凈凈。
        “不錯,好吃!”大家交口稱贊。
        看著大家意猶未盡的樣子,我大手一揮,下令:“再來一鍋!”。
        20多年過去了,當(dāng)初哨所的9人,先后都離開了部隊,早已天南地北。在我們建立的“快樂之家”微信群中,大伙兒最喜歡聊的,還是哨所的那個除夕夜,仿佛回憶百回都依然覺得有滋有味。退伍后開了家運(yùn)輸公司的羅洪松說,什么山珍海味、南北大菜都吃過了,可最懷念的還是那頓餃子;曾經(jīng)的新兵馮輝說,這頓餃子教會了他面對困難想辦法、苦中作樂不消沉……
 
為您推薦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作者:魏忠友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作者:鄭建軍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作者:馬小玲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作者:鄭建軍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作者:呂奎元/文 李學(xué)東 贠煥軍 劉利 鄭浩宇 呂奎元/圖
《中國石油和化工》雜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