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上學的時候?qū)W習成績一直徘徊在中等的水平,考好了語文、政治、歷史能上90分,數(shù)學能上80分,考不好就有可能出現(xiàn)一兩門功課不及格的情況。我的功課語文最不好,感謝命運使我有了讀書的習慣,因為讀書使我的人生逐漸走上了優(yōu)秀的山巔。上高中的時候市面上出現(xiàn)了長篇小說,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些書,對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有了很大的幫助。高爾基11歲被外祖父趕出家門,后來在一艘“善良號”輪船上得到一個洗碗的工作,在這里,他的頂頭上司、廚師斯穆雷引起了他讀書的興趣。這位黑胡子的斯穆雷是個怪人,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一箱子書,總是讓高爾基給他念,一本一本的念,高爾基就這樣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再后來他靠文字為生,與讀書永未分離。他的自傳體小說《在人間》里,關于讀書的故事最為動人,也最為有趣。“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一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貢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話是我的座右銘,也成了我的一生的動力,它告訴我人要奮斗和進取。
我買書讀書讀世界名著,像《悲慘世界》、《戰(zhàn)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平凡的世界》、三四卷本上千頁的厚書我都啃下來了。我像誰呢?路遙小說《人生》中的高加林,《在困難的日子里》中的馬建強?!镀椒驳氖澜纭分械膶O少安、孫少平。他們穿著最破的衣裳、饑腸轆轆??墒?,我哪能和人家相比呢?人家有聰明的頭腦、過人的智慧、俊朗的外貌、挺拔的身材,有劉巧珍、吳亞玲、田潤葉、田曉霞的愛和無微不致的關懷。只有不間斷地長久地學習,才能實現(xiàn)有進步的人生。讀書不能為我解決柴米油鹽的實際性問題。但是好書給予的是“方法論”,是引導、是提領,它能告訴我什么是生活,生活的路該怎么走。是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話,去做自己。也有人勸我,讀書頂不了飯吃。讀書真得不好嗎?全世界每人每年讀書以色列是64本,俄羅斯是55本,日本是40本、法國是20本、韓國是11本。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人,能創(chuàng)造出那么多世界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是愛讀書的民族。曾國番湘軍中將校一層的軍官都是讀書人。袁世凱不僅字寫得好,還寫一手好詩文。王震將軍隨身帶著許多的學習資料,總是很自覺地學習。習近平下鄉(xiāng)梁家河時,他隨身帶了沉甸甸的一箱書,白天干活,勞動休息時在看書,放羊時也在看書,晚上在煤油燈下讀書,村民們說習近平邊吃飯邊看“磚頭”一樣的厚書。鄧拓說,“不讀書而空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沒有不努力讀書的。完全不讀書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可以把“政治家”轉(zhuǎn)換成領導、廠長、有事業(yè)心的人。鄧拓說,“認真讀書都是死讀書。要是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有許多人根本還沒有讀什么書,完全說不上什么讀死書或者讀活書的問題。”
人除了有“務實”的生活態(tài)度,還應有“務虛”的精神,讀書可以開闊眼界、明白人生的意義、做人的道理。不要說讀書離現(xiàn)實太遠,換個角度,它離理想很近。有些書對現(xiàn)在幫助不大,有可能對終身都有影響。不讀書腹內(nèi)空空,難以提高能力和素質(zhì)。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經(jīng)常讀書的人,常有幾個世界,多個維度,看問題不偏執(zhí),做事情能權變,說話分寸感很強,待人設身處地。人的灑脫與睿智、坦然與自適,大多是從讀書中得來。所以,讀書能讓我們擁有——寧靜之心境,——從容之態(tài)度,——健康之頭腦。“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從現(xiàn)在開始,請你比別人晚睡一個小時來閱讀,早起一個小時來行動,當別人下班,請你繼續(xù)加班,留下來做一些事情。當別人出去玩的時候,請你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來閱讀。當別人想放棄的時候,你多堅持一會兒。”這兩句話異曲同工都是我的座右銘,我要堅持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