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李偉、李揚名
每當七月來臨,我總是會回想起家鄉(xiāng)收麥的熱鬧景象,那些如火如荼的日子,如詩如歌的歲月。我的家鄉(xiāng)位于伊犁的一個普通兵團連隊,父母都是團場職工。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家里的土地都是團場安排種植的,職工們不能自主選擇農作物種類。那個時候,田地里大多都是糧食作物,這也是那個特殊歷史年代的緣故。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家里種麥子,因為到了麥子快成熟的時候,我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燒麥子吃。我們在田間地頭生一堆火,從麥田里揪一大把麥子放到火堆里,大概兩三分鐘就可以燒好。把燒好的麥子稍涼一會放在手里揉搓,一顆顆青中掛黑的麥粒就會躺在手心。吹掉麥皮后,一把塞進嘴里,慢慢的麥香在口中彌漫開來。這就是我小時候最好的零食了。
每年的七月中下旬,麥子成熟的時候,連隊就會出現(xiàn)一片一片金色的麥田。風一吹,那些金黃色的麥浪就像黃色的海浪一樣起起伏伏,非常壯觀。麥子成熟后,團場會統(tǒng)一安排好收割機一家一家地收割麥子。收麥子的時候,連隊的很多拖拉機到田里配合收割機收麥,機器轟鳴,稻麥飄香,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到處都是火熱的收麥場景,非常熱鬧。
除了收麥子的熱鬧場景外,揚麥也是一個非常考驗耐力的環(huán)節(jié)。在那個時候,揚麥全部靠人力完成。父母會在有風的時候一鍬一鍬地把麥子高高揚起,靠風的力量把摻雜在麥子里的麥皮、雜草吹出去,這一個動作要重復成千上萬次,在最炎熱的夏天讓父母汗流浹背。目睹了父母的辛勤勞作,我也體會到了古詩《憫農》的含義,和姐姐也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和家務。
到了晾曬環(huán)節(jié),團場的每個連隊都會有農作物的堆場,每家收割好的麥子都會統(tǒng)一堆放在那里,把麥子攤開晾曬。這個時候父母是最怕下雨的,因為一旦下雨,就會影響麥子的干燥度,從而影響麥子的品質。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都會非常關注天氣情況,生怕下雨。
再后來團場農業(yè)方面的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父母再也沒有以前辛苦了,如今,家鄉(xiāng)火熱的收麥場景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我還常常想起那些日子,想起燒麥的味道,想起父母這一代兵團人的艱辛。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