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兗州酒仙橋與李白的故事
杜曉言
杜曉言
在古老的兗州城,有一座著名的酒仙橋,它橫跨清澈的泗河,連接著兩岸的風情。這座橋不僅因它的堅固和美麗而著稱,更因一段與詩仙李白的傳奇故事而名揚四海。

酒仙橋/杜曉言攝影
相傳,李白漫游至兗州時,正逢春暖花開之際。他沿著泗河漫步,被酒仙橋的秀麗景色所吸引。橋上的青石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橋下的河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李白停下腳步,坐在橋邊,憑欄遠眺。他深深地被這片土地的風光所打動,心中涌起了無盡的詩意。就在這時,一陣清風吹來,帶來了遠處酒肆的醇厚酒香。李白的眼睛一亮,他忍不住起身,追尋著酒香來到了附近的酒肆。
酒肆的主人見是一位氣度不凡的文人墨客,便熱情地招待了他。李白也不客氣,坐下后便點了一壇好酒,獨自品味起來。酒入愁腸,他的思緒更加飄逸,手中的筆也開始在紙上飛舞。
就在這時,李白抬頭看到了酒仙橋,他靈感迸發(fā),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脫口而出:“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兗州美景的留戀,也寄托了他對人生的感慨。
酒肆的主人和周圍的客人聽到這首詩后,都紛紛贊嘆不已。他們知道,這位文人墨客定非凡人。而李白在酒肆中暢飲美酒,與眾人談詩論文,直到夜幕降臨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李白與酒仙橋的這段佳話,便在橋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李白的詩句。每 當有人經過酒仙橋時,都會駐足欣賞這首詩,回味著詩仙與這座橋的傳奇故事。
如今,酒仙橋已經成為了兗州城的一處名勝古跡,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游覽。而李白的詩篇也如同橋下的河水一樣,永遠流淌在人們的心中。

杜效言(杜曉言),軍旅詩詞、散文作家,新聞工作者,騰訊音樂人,中國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會員,中國職工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職工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鐵路工程建設網通訊員。傳略收入《鄆城名人大詞典》《詞曲中國藝術人才庫》等。1962年11月山東鄆城生人?,F定居濟寧市。1981年10月參加鐵道兵,1984年1月隨鐵道兵集體兵轉工。迄今在央視、省市級電視臺演唱作詞歌曲20余首。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歌詞500余首。多首作詞歌曲在社會廣泛流傳,獲改編并獲獎。著有多部歌詞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