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總有一天會開花
杜曉言
瘠土深埋希望芽,霜欺雪壓未偏差。
心期一日東風至,漫野芳菲醉物華。
在自然界,有些種子落地便能迅速發(fā)芽抽枝,在短暫的時間里綻放出絢爛的花朵;而有些種子,卻需在黑暗的土壤中蟄伏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歷經漫長的等待,才能迎來破土而出、開花的那一刻。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人,都是一顆懷揣希望的種子,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會開花。杜曉言
瘠土深埋希望芽,霜欺雪壓未偏差。
心期一日東風至,漫野芳菲醉物華。
在當代中國社會有這樣一位女性,她在五歲的時候就因脊髓血管瘤而導致高位截癱,面對命運的殘酷,她從不言放棄。憑借著毅力與疾病頑強的進行著斗爭,最終將自己的人生書寫成了一段傳奇,她就是被稱作“中國保爾”的張海迪。在成長過程中,張海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式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在幾十年的時間里翻譯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超過兩百萬字,其中《輪椅上的夢》和《絕頂》兩部長篇小說是她的代表作品。
張海迪的精神將會一直鼓舞著年輕的我們,即便在逆境中依然要堅忍不拔,做一個可以為社會發(fā)光發(fā)熱的人。張海迪就像沙漠中耐旱的依米花,為了一次絢爛的綻放,默默積蓄養(yǎng)分,歷經磨難,終于讓生命之花在干涸的土地上傲然綻放,芬芳了整個世界。
無獨有偶,曹雪芹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厄。但他沒有被命運的重擊打倒,而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憑借著對文學的熱愛和執(zhí)著,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出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曹雪芹面臨著缺衣少食、居無定所的困境,可他始終堅定地追求著自己的文學理想,將生活的酸甜苦辣融入筆端。他宛如一顆在寒冬中堅守的種子,在漫長的歲月里默默沉淀,終于在文學的土壤中綻放出一朵不朽的藝術之花,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生活中,許多人總是急于求成,渴望一蹴而就,一旦遭遇挫折,便輕易放棄。他們沒有看到,成功的花朵需要時間的澆灌和耐心的培育。真正的成長,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需要在黑暗中默默扎根,積蓄力量。
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或許沒有驚人的天賦,沒有優(yōu)越的背景,但只要擁有一顆不屈的心,懷揣著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就能像那些堅韌的種子一樣,在歲月的磨礪中,不斷成長。即便成長的道路布滿荊棘,只要我們不放棄,總有一天,夢想的種子會破土而出,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絢爛之花,照亮整個世界。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顆種子會被辜負,每一次堅持,都在為綻放積蓄力量。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