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我的作曲老師于天海
杜曉言
杜曉言
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漫漫征途中,我有幸結識了一位對我影響深遠的恩師——于天海老師。他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更是我藝術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我心中,他就像一座明亮的燈塔,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初次接觸于老師的作品,是那首《有國才有家》。在那個特殊的時期,這首飽含深情與力量的歌曲,仿佛一聲激昂的號角,迅速在北京各大院校傳唱開來。歌曲中那真摯的情感和動人的旋律,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讓我對于老師的音樂才華有了深刻的認識。從那以后,我開始關注于老師的每一部作品,《第二故鄉(xiāng)北大荒》《青山頌》……每一首都蘊含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對時代的感悟,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生命的力量。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與于老師合作。那是一首關于母親的歌曲,我寫下了《五月的思念》的初稿,懷著忐忑的心情發(fā)給了于老師。沒想到,他很快就回復了我,并且用語音逐字逐句地對歌詞進行修改。在他的筆下,那些原本略顯平淡的詞句,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富有感染力。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對音樂的嚴謹態(tài)度和深厚造詣。
在與于老師合作的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音樂創(chuàng)作的技巧,更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思維敏捷,選題精準,出手迅速,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充滿了激情。他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地方色彩,旋律簡單易學,卻又能直擊人心。無論是歌頌祖國的壯麗山河,還是描繪百姓的平凡生活,他都能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創(chuàng)作出令人難以忘懷的旋律。
于老師還是一位非常熱心的人。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技巧,耐心地解答我的每一個問題。在我遇到創(chuàng)作瓶頸時,他會鼓勵我多去生活中尋找靈感,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人和事。他說:“生活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血有肉的作品。”這些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成為我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座右銘。
除了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給予我指導,于老師還在生活中給予我很多關心和幫助。他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輩,時刻關注著我的成長和進步。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他都會為我感到高興;每當我遇到挫折,他都會鼓勵我不要氣餒,要勇往直前。
在與于老師相處的日子里,我見證了他對音樂的執(zhí)著和熱愛。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音樂創(chuàng)作中,為了創(chuàng)作出一首滿意的作品,他常常廢寢忘食,反復修改。他的這種精神,也深深地激勵著我,讓我更加堅定了在音樂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如今,于老師雖然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樂作品和他的精神,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心中。他是我永遠的老師,也是我一生的榜樣。在未來的音樂創(chuàng)作道路上,我將繼續(xù)努力,以于老師為標桿,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傳承他的音樂精神,讓他的音樂之魂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綻放光芒。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