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青青草原精品老司机|午夜男女羞羞视频|高清无码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亚洲激情国产精品影音

云南之源的“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

云南之源的“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
□鄭建軍
 
       我們都知道:四川樂山有“鐵道兵博物館”,北京中國鐵建有“鐵道兵紀念館”,您可知道在云南之源的云南省祥云縣還有一家“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我很慚愧,通過《鐵道兵英烈名錄》的主編林建軍戰(zhàn)友才知道了這家具有傳承鐵道兵文化、弘揚鐵道兵精神教育意義的又一個教育基地。
       說起彩云之南您可能知道是云南,但您是否知道云南之源就是大理州的祥云縣呢?祥云縣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是云南開發(fā)較早、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的縣份之一,曾經(jīng)長期是滇西北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云南省名源自歷史上將祥云命名為云南縣,故此祥云有“彩云之鄉(xiāng)”及“云南之源”的譽稱,至今,祥云縣仍有云南驛鎮(zhèn),縣政府就坐落于該鎮(zhèn)。
       因來到大理至臨滄鐵路的建設工地,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情拴住了筆者之心,一直無暇顧及到“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參觀。都說成昆鐵路的建設很難,襄渝鐵路的建設更難。而我親身體會到,大臨鐵路的建設是難上加難。成昆、襄渝鐵路的建設由于受到時代發(fā)展的限制,機械化程度很低,導致發(fā)生了很多重大的犧牲和傷亡。但大臨鐵路在當今機械化程度很高、管理模式成熟先進的情況下,所處深山峽谷之中修建完善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wǎng)、構建滇西南地區(q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這條中緬鐵路又談何容易?舉個例子:工程管區(qū)與施工便道的修建比是1:6.7,便道的頭尾落差最大達到1000米,被譽為萬米長廊的新華隧道標高最低處位于瀾滄江水平面下近100米。這幾個簡單的數(shù)據(jù)可見大臨鐵路的修建之難。當然這是題外話。
       最近我將要被調往江蘇的南沿江城際鐵路建設工地,才終于與現(xiàn)任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的館長張之明老戰(zhàn)友取得聯(lián)系。這天,走完大臨鐵路三標三工區(qū)的最后兩個施工點,驅車直奔云南之源的祥云縣。
       祥云縣不愧是紅色傳承的旅游教育縣,正在開發(fā)和已經(jīng)建成的有“王復生、王德三烈士紀念館”、“王孝達烈士故居”、“普發(fā)興事跡陳列室”、“紅軍長征過祥云陳列館”、“祥云縣漢族婚俗文化保護傳承基地”等,“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則猶如一朵奇葩就燦爛于其中。
      抵達約好的祥云縣政府大門外,陳列館館長張之明、常務副館長王兆禮、副館長張學杰、阮中文等戰(zhàn)友陸續(xù)抵達,首先陪同一起參觀了“王復生、王德三烈士紀念館”,之后,我們來到了坐落于祥云縣劉廠鎮(zhèn)鑫海莊園內的“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
     “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占地300多平米,按不同主題分為五個展廳,一千余件館藏物品,其中不乏很珍貴、不可復制的個人捐贈品。據(jù)張會長介紹:祥云是一個熱血青年眾多的地方,僅建國前的1948年到兵種撤銷前的1978年,就有7個年度的鐵道兵戰(zhàn)友達2200多人,其中犧牲在部隊的有19人。在部隊期間,涌現(xiàn)出眾多的英雄人物,如九次立功受獎的張友倫,五次榮立三等功、七次集體二等功的楊明芳和二等功臣楊光明,三次榮立三等功的楊理,張春玉式的硬骨頭戰(zhàn)士張亮偉等?;I備陳列館的過程中,得到了眾多戰(zhàn)友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有的戰(zhàn)友將珍藏了半個多世紀的“老古董”用雙手顫巍巍的交到了陳列館,還有的戰(zhàn)友把一元一元積攢下的20元錢“個人巨款”捐贈了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張之明下決心要搞好“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的籌備工作。
       為了戰(zhàn)友的事情,為了陳列館的盡早對外開放,張之明廢寢忘食,日以繼夜的東奔西走。十年間,他走遍了祥云縣的村村寨寨以及附近市縣的熱心戰(zhàn)友家中,行程約20萬公里,慰問和幫扶特困戰(zhàn)友以及患病戰(zhàn)友80多人,奉送慰問金兩萬多元。同時,還主持收集、整理、出版了鐵道兵歷史文化叢書《彩云之南的鐵道尖兵》(回憶錄)、《我們是光榮的鐵道兵》(祥云戰(zhàn)友名錄)和《燃燒的歲月》(畫冊)三本達50余萬字的書籍,分別被中國中鐵建的“鐵道兵紀念館”和云南省、州、縣檔案館、圖書館收藏。在他的感召之下,祥云縣農民企業(yè)家、自幼就熱衷于紅色文化傳承的李紅波,主動在建設中的“紅二軍團指揮部駐地”劃出300多平方米的古式建筑及配套設施長期免費提供他們使用,徹底解決了陳列館的場地問題。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張之明說:“退役軍人這個群體很大,絕大多數(shù)回到了農村,他們需要進一步得到關愛。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將繼續(xù)努力去幫助需要關愛的戰(zhàn)友們。”“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于2018年7月31日正式開館并免費對外開放。館內展示了經(jīng)過近十年的艱苦努力,艱辛付出所取得豐碩的成果;再現(xiàn)了退役軍人發(fā)揚當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面前無險阻”的精神以陳列館的形式給予了彰顯;館內珍藏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鐵道兵從建立到撤銷的整個歷史過程以及眾多的珍貴歷史文字資料、書籍,以及戰(zhàn)友們無償捐贈的1000多件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等。陳列館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文物豐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人文價值和勵志價值,具有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銘記歷史、教育后人的作用。云南省委黨史辦的領導、當?shù)伛v軍空軍丁震政委等上級領導到陳列館指導工作時,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祥云縣老吳飯店,幾位70歲左右的老兵陪同筆者一起就餐。席間,沒有年輕時推杯換盞式的勸酒,而是思緒飄飛中不斷回顧部隊的激情歲月。有感于此,筆者立即撥打了遠在安徽六安的2師7團戰(zhàn)友沙明的電話,沙明戰(zhàn)友聽說之后非常高興,愿意無償捐贈這些年他主編的《魂系三線》、《鋼龍鐵馬》、《圓夢襄渝》、《圓夢之旅》《軍魂不散》、《襄渝記憶》等軍旅回憶錄;接著又給在浙江嘉興的8師36團、70多歲的許鈞華戰(zhàn)友打了電話,老許也非常高興幫助充實“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的藏品,把他負責編輯的《鐵道兵記憶》報紙(月刊)贈予他們。張之明握著筆者的手:“實在太感謝了。”
       離開祥云不久,張之明專門發(fā)來微信:中共祥云縣委“祥發(fā)[2019]15號文件”——中共祥云縣委、祥云縣人民政府關于命名祥云縣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決定。文件中說:祥云縣鐵道兵歷史文化陳列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于2018年建成免費對外開放,陳列館主要展示了反映鐵道兵攻堅克難精神的革命文物和厚重歷史事跡??粗⑿?,手撫他們贈送的《燃燒的歲月》一書,筆者欣慰地笑了。
《中國石油和化工》雜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