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貪欲的“病毒”扭曲思想
“第一次收人家兩瓶醋,我就有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來收受煙酒、土特產(chǎn),收受紅包、貴重物品,直至搞權(quán)錢交易。我也經(jīng)常提醒自己,這樣干是違法犯罪,下不為例。但思想斗爭的最終結(jié)果是,貪婪占了上風……”這是因違法犯罪受到嚴懲的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原副司長周望軍所寫《懺悔錄》里的一段話。從“收人兩瓶醋”到權(quán)錢交易,從“小貪”成“大貪”,就是因為讓貪欲的“病毒”扭曲了思想,留下慘痛教訓。
現(xiàn)實中,很多“落馬”官員都有一個共性,他們總是認為,在廉潔自律方面“偶爾一次不要緊”“一點小事無所謂”,比如過年過節(jié)、家里辦事,別人送個紅包禮金、煙酒、土特產(chǎn)是社會習俗,聯(lián)絡感情、潤滑人際交往,是小節(jié),不是大問題,不至于違法犯罪。殊不知,貪欲的“病毒”一旦植入,就會后患無窮。“禍患常積于忽微”,貪婪的胃口往往是由“小”變“大”,欲望的溝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愈發(fā)填不滿。無論是土特產(chǎn)品、還是小錢小禮,一旦開了頭就收不住,收的多了就會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zhì)變,累積成了巨款巨贓,就會嚴重違紀違規(guī),乃至于構(gòu)成職務犯罪。不難發(fā)現(xiàn),落馬干部的墮落史,很多都是由于過度相信自己能夠控制貪欲的滋長,結(jié)果總是從小到大、從輕到重、從貪念起到深陷貪腐泥潭而無法自拔,滑向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云南省德宏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余麻約“吃點喝點成了習慣,拿點用點成了自然,最后發(fā)展到和不法商人抱團謀利”;海南省瓊臺師范學院原黨委副書記、校長程立生懺悔道,“起初,對于老板們請吃請喝,我覺得這只是一種人際交往,也不在意。后來他們拿來酒、茶葉等,自己也覺得是小節(jié),不是大問題,再后來,理想信念發(fā)生了動搖,慢慢形成‘當官不掙點外快太不值’的觀念。”
石被滴水穿,禍由貪念生。正所謂“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貪念毀名節(jié)”,“毛毛雨”雖不會一下子就把衣裳給淋濕了,但若不及時撐傘遮擋、尋地躲避,衣裳被淋濕那是遲早的事。吃點喝點非小事,而是思想發(fā)生質(zhì)變的導火索;拿點要點非小節(jié),而是大節(jié)出現(xiàn)頑癥的致病源,堅守多年的拒腐防變堤壩往往就是在“吃一點喝一點”的不以為然中慢慢崩潰的,欲望的洪水往往就是在“拿一點要一點”的恣意妄為中一瀉千里的。
過載者沉其舟,欲勝者殺其身。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對黨員干部來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總開關(guān)’沒擰緊,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guān)系,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quán)力觀、事業(yè)觀,各種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了。”黨員干部要牢記“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為人所獲,皆由貪餌”的古訓,時刻警惕“毛毛細雨濕衣裳”;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guān)”,從思想深處徹底清除“貪念”的病毒,常校思想偏差,常撣心靈灰塵,常掏靈魂旮旯,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時時守住清正之念,處處把牢廉潔之念,以內(nèi)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無論是在監(jiān)督之下,還是在獨處之時,都要頭腦清醒,慎欲自守,自重自醒,不斷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牢記“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古訓,始終保持不越雷池半步的清醒,真正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筑牢“防貪堤”,守住“廉潔壩”,絕不能讓貪欲淹沒、埋葬,而行穩(wěn)致遠,永葆黨員本色,不負偉大時代。